/单正齐, 甘会兵著
ISBN/ISSN:978-7-5613-4431-6
价格:CNY29.80
出版: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载体形态:230页 ;24cm
简介: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共分十五章:中国哲学的精神;天命鬼神论——儒家的宗教观;圣王、王道与霸术——儒墨法的政治哲学;善恶之端——孟子荀子人性之辩;“合同异”与“离坚白”——名家哲学;“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老庄哲学等。
中图分类号:B2
责任者:单正齐 著 甘会兵 著 李欣婕 译 曹煜 译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将哲学通俗化的一种尝试,试图跟着冯友兰先生的思路,以中国哲学问题为核心,来讲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豆瓣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目录:
前言2LW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2
◎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2
◎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6
◎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11
第二章 天命鬼神论——儒家的宗教观16
◎道德之天16
◎丧祭之礼21
◎鬼神与信仰24
第三章 圣王、王道与霸术——儒墨法的政治哲学30
◎社会背景30
◎国家和社会的起源及王道与霸道34
◎思想控制39
◎法家的统治术42
第四章 善恶之端——孟子荀子人性之辩46
◎天与性46
◎四端与性善49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欲与性恶53
◎天人相通与天人相分56
第五章 “合同异”与“离坚白”——名家哲学60
◎名辩之风60
◎惠施的相对论63
◎公孙龙的共相论67
◎其他辩者71
第六章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老庄哲学74
◎道家的发展阶段74
◎世界的本原:道,有,无77
◎常,反,复80
◎齐物83
◎逍遥86
第七章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91
◎术数91
◎《洪范》所讲的五行观念94
◎《月令》的世界图式96
◎邹衍的历史哲学99
◎《易经》中的阴阳学说102
第八章 神权与政治——董仲舒的政治哲学107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107
◎天人感应论110
◎三纲五常论114
◎三统循环论115
◎灾异论117
第九章 辩名析理而返于冥极——魏晋玄理120
◎玄学通论120
◎王弼、何晏的贵无论124
◎裴頠的崇有论128
◎郭象的无无论131
第十章 越名教而任自然——魏晋风流137
◎魏晋风流137
◎名教和自然140
◎忘情与任情145
◎移情与会心147
第十一章 生命的慧灯——中国佛家的人生智慧151
◎苦难人生151
◎万法唯心154
◎佛性平等157
◎般若觉照158
第十二章 东土法慧——佛教在中国的发展162
◎格义162
◎教门167
◎宗门171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174
第十三章 禅道玄风——禅宗与道家的合流174
◎宗的“不道之道”174
◎无修之修179
◎无得之得182
第十四章 鹅湖之会——南宋理学与心学的对立186
◎朱熹及其理学186
◎陆九渊的心学190
◎鹅湖之会和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193
第十五章 心学之韵——王阳明的心学思想198
◎生平背景198
◎本心的思想200
◎心外无物202
◎王门四句教204
◎心学与佛教207
冯友兰小传212
◎“真正学者的材料”212
◎“上继往圣,下开来学”216
◎在磨难中寻找新生221
◎“海阔天空我自飞”223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40740428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