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字段内容
001 01h1337547
005 20231211103340.0
010 $a: 978-7-300-31162-3$d: CNY108.00
100 $a: 20230104d2022 em y0chiy50 ea
101 $a: chi
102 $a: CN$b: 110000
105 $a: y a 000yy
106 $a: r
200 $a: 实质犯罪论$A: shi zhi fan zui lun$d: = The criminal theory of substance$f: 刘艳红著$z: eng
205 $a: 第2版
210 $a: 北京$c: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 2022.11
215 $a: 437页$d: 24cm
225 $a: 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A: zhong guo dang dai qing nian fa xue jia wen ku$i: 实质刑法系列
314 $a: 刘艳红,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 《政法论坛》主编。
320 $a: 有书目
330 $a: 本书基于刑法教义学的态度和方法, 通过对我国刑法知识的批判性思考而展开探索, 因此本书不仅仅是对刑法的一种态度和研究刑法的方法, 而且是一个以刑法规范为起点而形成的知识体系。本书深受古典黑格尔法哲学 (而非新黑格尔主义法哲学) 和现代新康德主义法哲学 (而非古典康德主义法哲学) 的影响, 但又对它们的法哲学立场与观点进行了基于当下时代与作者个人立场的扬弃。古典黑格尔法哲学中的辩证法以及客观主义的合理成分, 新康德学派的唯物主义以及价值分析的认识论和价值论, 决定了本书的应报主义、客观主义、结果无价值论、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等一系列基本学术立场, 以及以实质评价为特色的实质的犯罪论等见解。新康德主义哲学中, 作者尤其受其中弗莱堡学派观点的影响, 强调价值评价在刑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 以此为出发点, 主张建立定型构成要件为前提、实质评价为补充的犯罪认识框架, 主张实质的构成要件理论, 认为构成要件是违法有责类型, 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客观违法构成要件与主观责任构成要件为内容的二一阶层体系。基于此种犯罪论体系对刑法研究范式之影响, 主张我国刑法学研究应实现从经验论到规范论之转型。
410 $1: 2001 $a: 中国当代青年法学家文库$i: 实质刑法系列
510 $a: Criminal theory of substance$z: eng
606 $a: 犯罪学$A: fan zui xue$x: 研究$y: 中国
690 $a: D917$v: 5
701 $a: 刘艳红$A: liu yan hong$4: 著
801 $a: CN$b: BUCTL$c: 20231211
905 $d: D917$r: CNY108.00$e: 98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3021087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