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字段内容 |
---|---|
001 | 01h0058613 |
005 | 20131128120606.0 |
010 | $a: 978-7-5161-2321-8$d: CNY45.00 |
100 | $a: 20130922d2013 em y0chiy50 ea |
101 | $a: chi |
102 | $a: CN$b: 110000 |
105 | $a: y a 000yy |
106 | $a: r |
200 | $a: 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A: ha bei ma si de hua yu min zhu li lun yan jiu$e: 以公共领域为视点$d: = A study on Habermas's theory of discourse democracy$f: 杨礼银著$z: eng |
210 | $a: 北京$c: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 2013 |
215 | $a: 206页$d: 24cm |
225 | $a: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A: wu han da xue ma ke si zhu yi li lun xi lie xue shu cong shu$h: 第五批 |
300 | $a: 2010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一五”规划资助课题结题成果 |
314 | $a: 杨礼银,女,重庆大足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 |
320 | $a: 有书目 (第194-204页) |
330 | $a: 本书立足于“公共领域”这一基本范畴和视角,力图阐明哈贝马斯民主理论的精髓——公共领域中的实践话语,从而将哈贝马斯的“民主”定位为公共领域在场的话语民主。第一部分揭示出哈贝马斯的主要理论旨趣之一就在于对现代政治统治的手段、合法性及其危机进行深入批判。第二部分从历史演变的视角研究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尤其揭示了公共领域的民主潜能。第三部分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置于其整个理论视野中来全面地研究其话语民主理论,试图证明哈贝马斯话语民主的实质:这种民主模式并非取消建制化的权力系统,而是促进公共权力系统与公共领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建立在公共领域的实践话语基础上的程序主义民主模式。第四部分探讨了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对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启示。 |
333 | $a: 哈贝马斯民主研究人员及相关读者。 |
410 | $1: 2001 $a: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h: 第五批 |
510 | $a: Study on Habermas's theory of discourse democracy$z: eng |
600 | $a: 哈贝马斯$A: ha bei ma si$g: (Habermas, Jurgen$f: 1929-)$x: 民主政治$x: 思想评论 |
606 | $a: 民主政治$A: min zhu zheng zhi$x: 思想评论$y: 德国$z: 现代 |
690 | $a: D095.165$v: 4 |
701 | $a: 杨礼银$A: yang li yin$4: 著 |
801 | $a: CN$b: BUCTL$c: 20131128 |
905 | $a: BUCTL$d: B516.59$r: CNY45.00$e: 13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42365914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