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0 收藏:0

(专著) /罗惇曧[遗编] ;李宣倜[校补] ;樊增祥[批注]

ISBN/ISSN:978-7-5340-4684-1

价格:CNY18.00

出版:杭州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

载体形态:110页 ;19cm

丛编:艺文丛刊 ;021

简介:本书记叙了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北京京剧艺术活动、传闻和轶事,评述了当时著名京剧演员的舞台表演和艺术成就。

中图分类号:J82 K243.1

责任者:罗惇曧 ((1880-1924)) 遗编 李宣倜 校补 樊增祥 ((1846-1931)) 批注 马鳙 点校 薛居正, (912-981) 撰 陈智超 主持校注 纪雪娟 主持校注

其他题名: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羅癭公遺著《鞠部叢談》,李釋戡之為校補,程硯秋助資梓板,盛行於世,久有定評。

豆瓣作者简介:

《鞠部叢談校補》,罗惇曧遺編,李宣倜校補,樊增祥批注。《鞠部叢談校補》記述了清末民初北京戲劇演員、演劇習俗、掌故逸聞,是研究戲曲史的綜合性資料。
羅惇曧(一八七二—一九二四),字掞東,號癭庵,晚號癭公,廣東順德人。早年師事康有爲,仕於清,民元後任總統府秘書等職,袁氏稱帝,拒受其禄。羅氏本世家子弟,久負才名,詩書兼擅,精通音律,然居板蕩之世,局勢詭譎,知事無可爲,乃縱情詩酒,流連戲場,梨園子弟多與之游,與王瑶卿、梅蘭芳等名伶友。晚年慧眼識人,培養程硯秋不遺餘力,爲其編劇十餘部,使之成爲一代名伶。
李宣倜(一八八八—一九六一),字釋龕、釋堪、釋戡,號蘇堂、阿迦居士、無邊華庵主人,晚號蔬畦老人,福建閩縣人。早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曾任大總統侍從武官、軍事幕僚等職,後特任文威將軍,晉陸軍中將,抗戰後出任汪僞政權印铸局局长、陆军部政务次长等職,晚年寓居上海。李氏身系武職,然擅文事,尤長於劇作,與梅蘭芳友,爲其詩詞老師,“鐵桿梅黨”。
樊增祥(一八四六—一九三一),字雲門,號樊山,湖北恩施人。光緒進士,渭南知縣、陝西布政使、护理兩江總督,民元後任湖北民政長、參政院參政等職。樊氏工詩文,富著作,平生喜看戲,自云“在京觀劇垂五十九年”,晚年落寞潦倒,任梅蘭芳文詞老師,爲其修訂《貴妃醉酒》《霸王别姬》等劇,亦“梅黨”中人。
民國七八年,張豂子主《公言報》戲評,評劇捧角之風由此而起。羅惇曧雅重張氏,雜書劇評以貽之,爲報刊之助,是爲《鞠部叢談》。羅氏殁後之乙丑(一九二五),李宣倜顧其所述間有失實未盡,乃作校補,又囑樊增祥題跋,樊氏就所知者眉批於上,羅著,李補,樊批,是爲《鞠部叢談校補》。據鄭逸梅《民國筆記概觀》記,羅氏《鞠部叢談》書稿原在李宣倜處,後被梅蘭芳索去,梅李争奪,结果不知屬誰。按梅李交厚,非常人所比,鄭逸梅之説,純系傳聞,恐非事實。
《鞠部叢談校補》,扉頁鄭孝胥題署“羅癭公遺編,李釋戡校補”,牌記云“丙寅二月下澣,樊山閲,涉園雕,無邊華盦藏版”,可知當刊刻於一九二六年。《鞠部叢談》又有张江裁双肇楼校刊本,爲“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一種,聚珍排印,前有趙元禮題詞,署“順德羅癭公遺編,東莞張江裁校録”,末云“共和二十三年八月雙肇樓校刊”。共和二十三年即一九三四年,張本晚於李本,只收羅氏原文,而無李補樊批,刊刻亦不甚精。
此次點校整理,考慮到排版需要,將樊氏眉批移入文中相應句末,前標“樊批”,楷體,以示區别。同时,附録了本書相關的材料,供讀者参考。

目录:

鞠部叢談校補
王式通序
李宣倜序
鞠部叢談上
鞠部叢談下
樊增祥跋
附錄
鞠部叢譚藏齋居士題詞
阿迦居士校補瘿盒鞠部叢譚
題辭
李釋堪將軍宣倜見贈鞠部叢談校
補一册羅瘿公原著釋堪校補感
賦七律三首即題其後
羅瘿公的《鞠部叢談》
關於《鞠部叢談校補》
錢鍾書信十五通之四
六十年來故都名伶概述
張蔭桓與伶人秦稚芬
楊桂雲
李宣倜
我的學藝經過(節錄》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导航 卷期 状态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44471777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