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0 收藏:0

(专著) /李圳著

ISBN/ISSN:978-7-01-022684-2

价格:CNY57.00

出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10

载体形态:237页 ;23cm

附注:西安邮电大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助项目 西安邮电大学“西邮新星”团队资助项目 古代民族史研究相关人员

简介:本书从羯族共同体发展轨迹入手,从文献及今人学术成果出发,研究羯族族源、迁徙及分布等问题;并以羯族共同体的兴衰为线索,从石勒起兵开始,到后赵灭亡及冉魏继立为结束,分析羯族在中原的兴衰历程。在此基础上,就后赵的政治、经济、文化、胡汉关系等内容展开探讨,总结了后赵在“十六国”中的历史地位,及在中国史上的地位等问题。 本书共分11章。第1章简明介绍了晶体的概念和共性,第2-6章系统地阐述了晶体的对称、十四种布拉菲空间格子和晶胞、晶体的理想形态、结晶学的定向和结晶符号、晶体内部结构的对称要素等几何结晶学的基本知识,第7章较为详细阐述晶体化学涉及的基本原理,第8章、第9章分别描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晶体结构类型和硅酸盐晶体结构,第10章分别介绍晶体的形态和规则连生,第11章详细阐述了晶体结构缺陷。

中图分类号:K289 K238.07 O7

并列题名:Crystallography

责任者:金立国 编 巩桂芬 编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是该时期的重要主题,五胡内徙给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阶段。后赵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领袖石勒建立的政权。全书从羯族共同体发展轨迹人手,从文献及今人学术成果出发,尝试研究羯族族源、迁徙及分布等问题;并以羯族共同体的兴衰为线索,从石勒起兵开始,到后赵灭亡及冉魏继立为结束,分析羯族在中原的兴衰历程。在此基础上,就后赵的政治、经济、文化、胡汉关系等内容展开探讨,总结了后赵在“十六国”中的历史地位,及在中国史上的地位等问题。

豆瓣作者简介:

李圳,男,1986年生,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现为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17年入选西安邮电大学“西邮新星”拔尖人才计划,2019年获陕西省百篇**博士论文奖。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西北民族论丛》《云南民族大学学报》《新疆大学学报》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羯族共同体之族源及迁徙历程
第一节 羯族的族源问题
第二节 羯族先民迁徙塞内之过程
第三节 西晋末年内徙羯族社会生活及社会地位
第二章 羯族共同体的勃兴及后赵的建立
第一节 石勒起兵及依附汉赵国
第二节 后赵的建立及石勒统一北方
第三章 后赵的兴盛与发展
第一节 石勒称帝及后赵政权的发展
第二节 石虎继位及后赵的开疆拓土
第四章 后赵的衰亡与冉魏的继立
第一节 后赵的内乱与衰亡
第二节 冉魏的继立与衰亡
第三节 后赵的“异姓养子”问题研究
第五章 后赵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汉魏职官制度对后赵的影响
第二节 单于台制度的承袭与革新
第六章 后赵的社会经济
第一节 坞壁经济对后赵的影响
第二节 后赵经济政策探析——以铸币“丰货”铜钱为中心
第三节 后赵的“流民”与“徙民”研究
第四节 后赵及北方诸胡的“习惯法”研究
第七章 后赵的社会文化
第一节 文明共生视域下的后赵多元文化
第二节 后赵与魏晋史学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 后赵邺城城市结构的空间演化
第八章 后赵的民族认同
第一节 从华夷分野看民族认同
第二节 从民族认同到文化认同——兼论羯胡的正统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导航 卷期 状态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30019818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