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 /李庆著
ISBN/ISSN:978-7-5732-0121-8
价格:CNY88.00
出版: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载体形态:[18], 584页, [4] 页图版 :彩图 ;21cm
简介:本书是探索王阳明生平、思想的历史著作,不是小说。本书对“王阳明只是个高居儒学庙堂、以“大悟”“良知”为宗旨的心学大师,或者还是一个现实的官员;他生活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如何;他怎样一步步走上了明代的政治舞台;广为人知的“投江渡海”的传说,是否真有其事;他何时到龙场,在那里究竟呆了几年,干了什么;他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和各种政治势力有怎样的联系;一生几经波折,原因何在;他以“良知”为中心的心学体系究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等问题做了考证,从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勾画出比较真实的王阳明的生平脉络。
其他题名: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
中图分类号:B248.25
责任者:李庆, (1948-) 著
豆瓣内容简介:
王阳明是怎样一个人?他生活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如何?
他怎样一步步走上了明代的政治舞台?广为人知的“投江渡海”的传说,是否真有其事?
他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和各种政治势力有怎样的联系?一生几经波折,原因何在?
他以“致良知”为中心的心学体系究竟是如何建立、如何发展而成的?
“良知”说,究竟有怎样的含义?他所说的“心”“良知”,和传统儒家所说的“性”“理”等概念,是怎样的关系?当如何评价?
他本人的思想和作为,对我国历史和文化有怎样的影响?有没有可供我们今天参考的因素和值得吸取的教训?
本书建立在对国内外所见王阳明生平资料的网罗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上述问题,做了认真的考证,从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勾画出比较真实的王阳明的生平脉络。
这是作者多年明代政治史、思想文化史和王阳明研究的成果。
豆瓣作者简介:
李庆,1948年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1978年复旦大学首届文献学研究生。毕业后1982年留校,任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1988年应邀赴日本金泽大学任教,为外国人教师、教授。退休后,为该校名誉教授。
著有《顾千里研究》、《中国文化中人的观念》、《日本汉学史》(共五卷)、《海外典籍与日本汉学论丛》等,编有《全明诗》(主编之一)、《日本收藏清代诗话初编》、《东瀛遗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稀见史料辑注》等,译有《文选索引》、《气的思想:中国自然观与人的观念的发展》、《六朝道教史研究》、《明季党社考》、《唐代研究指南》(共十二种)等。策划影印出版王欣夫先生《蛾术轩篋存善本书录》等遗著多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莽苍中原行(弘治十二年)
第二章 会稽山麓的瑞云(成化八年九月—成化二十三年)
第三章 奔波的青年时代:余姚、北京、南昌(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弘治五年秋)
第四章 科举的洗练:北京、济南、余姚(弘治五年秋—弘治十一年)
第五章 官场与文坛(弘治十二年十月—弘治十四年七月)
第六章 周游和探索(弘治十四年八月—弘治十八年五月)
第七章 仗义进谏:锦衣卫监狱的日子(正德元年—正德二年二月)
第八章 漫长的南行之路:从北京到贵州(正德二年二月—正德二年五月前后)
第九章 贵州生涯(正德二年五月—正德四年十二月)
第十章 从贵州到庐陵(正德五年一月—正德五年十月)
第十一章 北京风尘(正德五年十月—正德八年九月)
第十二章 滁州和南京时期(正德八年十月—正德十一年九月)
第十三章 巡抚南赣(上)(正德十一年九月—正德十二年十一月)
第十四章 巡抚南赣(下)(正德十二年十二月—正德十四年五月)
第十五章 平定宸濠之乱(上)(正德十四年六月—正德十四年七月)
第十六章 平定宸濠之乱(下)(正德十四年六月—正德十四年七月)
第十七章 献俘杭州(正德十四年八月—正德十四年十一月 )
第十八章 风波江上行(正德十四年十月—正德十五年二月)
第十九章 经营江西(上):从九江到赣州(正德十五年三月—正德十六年六月)
第二十章 经营江西(下):白鹿洞讲学前后(正德十五年三月—正德十六年六月)
第二十一章 百战归来白发新:从江西到浙东(正德十六年七月—嘉靖二年十月)
第二十二章 在“大礼议”风波中:良知说的成熟(嘉靖二年十一月—嘉靖六年四月)
第二十三章 踏上最后的征程(嘉靖六年五月—嘉靖六年十一月)
第二十四章 平定两广 献躯南疆(嘉靖六年十一月—嘉靖七年十一月)
尾声——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文献
后记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30337155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