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0 收藏:0

(专著) :1932-1945年日本细菌战与美国的掩盖 Factory of death :Japanese biological warfare, 1932-1945, and the American cover-up /(美)谢尔顿·H. 哈里斯著 ;王选[等]译

ISBN/ISSN:978-7-208-17228-9

价格:CNY88.00

出版: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载体形态:560页 :图,照片 ;21cm

附注:Routledge

简介:本书不仅对日本在华从事细菌战、建设“死亡工厂”的事实进行了揭露,同时根据大量史料重点提出:美国方面在战后与细菌战主要责任者之间所进行的秘密交易,是有关史实长期鲜为人知的原因之一。本书的写作,涵盖了档案文献、个人收藏、日记、个人采访、期刊杂志、美国国会报告等各个方面。

并列题名:Factory of death :Japanese biological warfare, 1932-1945, and the American cover-up

其他题名:1932-1945年日本细菌战与美国的掩盖

中图分类号:K265.606

责任者:哈里斯 (1928-2002)) 著 王选 ((1952-)) 译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死亡工厂——1932-1945年日本细菌战与美国的掩盖》(Factories of Death: Japanese Biological Warfare, 1932-45 and the American Cover-Up)初版于1994年,中文初版于2000年,本次是根据2002年原著修订版出版的全新中译本。
本书原作者哈里斯教授长期致力于细菌战历史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是所有参战国中唯一在战场使用过生物(细菌)武器的国家,并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然而在战后审判中,盟国对细菌战着墨不多,间接导致了有关责任者逍遥法外。在本书中,哈里斯教授不仅对日本在华从事细菌战、建设“死亡工厂”的事实进行了揭露,同时根据大量史料重点提出:美国方面在战后与细菌战主要责任者之间所进行的秘密交易,是有关史实长期鲜为人知的原因之一。
作为历史学家,哈里斯教授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始终关注细菌战受害者的生存现状,并积极为此奔走发声。因此,他在1997年结识了时任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的王选女士(本书主要译者、200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整场诉讼进行了雄辩有力的代言,亦成为本书中译本出版的契机。
该书参考书目范围广泛,涵盖了档案文献、个人收藏、日记、个人采访、期刊杂志、美国国会报告等等方面,价值丰富。第一部分主要涉及日本军队在华实施细菌战所进行的相关活动,并注意到:除了广为人知的731部队之外,日军在长春、南京等地也进行了类似的细菌战活动,乃至人体实验。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美国的掩盖。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也在国内实验室进行了细菌战实验,但并未运用。日本大规模进行细菌战实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美国方面十分警惕,并怀疑日本对于相关技术的掌握远超自身,这成为美方宁可以“放过日方细菌战责任人”为筹码,也要获取相关技术,从而达到所谓“掩盖”目的的重要原因。另外,本书在2002年英文修订版的基础上,亦于附录中增加了近年来针对日军细菌战的蕞新研究成果。

豆瓣作者简介:

谢尔顿·H·哈里斯 (Sheldon H. Harris, 1928-2002)
美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荣誉教授,从事美国现代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细菌战历史的研究。

目录:

中文版序
中文版谢辞
译者序
前言
谢辞
介绍
第一部分 日本的死亡工厂
第一章 满洲
第二章 石井四郎
第三章 背荫河细菌工厂
第四章 第一阶段:建设平房
第五章 第二阶段:平房的地狱
第六章 秘中之秘:人体实验
第七章 长春的死亡工厂
第八章 南京的死亡工厂
第九章 在战俘身上实验
第十章 谁知道?
第二部分 美国的掩盖
第十一章 美国的细菌战计划
第十二章 秘中之秘的暴露
第十三章 调查
第十四章 科学家与掩盖
第十五章 军队与掩盖
第十六章 总结
附录
译者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导航 卷期 状态
A 昌平馆社科图书区(四层) C1254977 K265.606/67 C1254977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1434578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