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之惑 /杨奎松著
ISBN/ISSN:978-7-5495-7692-0 精装
价格:CNY48.00
出版: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载体形态:x, 226页 ;21cm
简介:本书是杨奎松在《财新周刊》20余篇专栏的结集, 分析二十世纪上半期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在中国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近代以来,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 (“鬼子”) 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入侵, 中国各阶层开始了漫长的觉醒和反抗过程, 尤其是爱国志士坚持不懈寻找保种救国的方法。作者在全书中贯穿的思路是, 整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世界在变, 中国在变, 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中国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列主义, 中国的命运才开始有了新的曙光。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 中国广大民众开始被民族主义动员起来, 中国才最终走上了国家复兴之路。
其他题名:现代中国之惑
中图分类号:K250.7
责任者:杨奎松 著 秦治来 著 王忠奎 编写 王泳利 编写 林骊珠 ... [等] 编写 著
豆瓣内容简介:
对于延续了两千年文化传统的古老中国来说,近代一两百年面临最严峻的现实莫过于“鬼子来了”。这里的“鬼子”,不仅是指当年侵占中国半壁江山的“日本鬼子”,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自始至终都是挟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西洋鬼子”。古老在这个异质文明的冲击下,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精英与民众,乃至各种不同人群之间,在行为、观念和生活交往方式上都益现悬隔、碰撞,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层出不穷,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也近乎天壤之别,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日日夜夜在新、旧、中、西中打滚”,在迷思和困惑中前行。
为何许多人不爱国?在不同的语境中,“民族主义”有什么高低优劣之分?“民族国家”和“国民国家”又有何差别?中国近代的发展究竟应该以谁为师,而老师为何总是欺负学生?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民族复兴的枢纽?“中学”和“西学”到底谁“化”谁?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幸福终点站?
中国的出路有且只有一条,那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从跻身现代国家之林的角度看,“鬼子来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豆瓣作者简介:
杨奎松,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部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忍不住的“关怀”》、《西安事变新探》、《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专著十余种,并在China Quarterly、Diplomatic History、Cold War History,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二百余篇。
目录:
引言
不知有国? / 1
种族平等? / 11
此“启蒙”非彼启蒙 / 21
恢复中华? / 31
以日为师 / 41
飘不久的黄龙旗 / 51
与外国委蛇 / 63
“你一国我一国” / 73
爱人还是爱国? / 83
爱乡还是爱国? / 93
“国民国家”的流失 / 103
“恶国家甚于无国家” / 113
四海同胞主义 / 123
工人无祖国? / 133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143
立国的资格 / 153
祁老太爷的无奈 / 163
抗战建国 / 173
师傅领进门 / 185
这个世界谁“化”谁? / 195
我们是谁? / 207
幸福终点站? / 217
后记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29900689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