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78 收藏:0

/(英) 奥威尔著 ;林东泰译

ISBN/ISSN:978-7-5146-0131-2 精装

价格:CNY29.80

出版:北京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1

载体形态:298页 ;22cm

附注:精华珍藏本 文学爱好者、文学评论人员、青年读者及相关读者。

简介:本书是一部英国现代长篇小说。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批判了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为首的、掩盖在社会主义名义下的极权主义;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泯灭人性的集权主义社会和追逐权力者。

中图分类号:I561.45

责任者:奥威尔 ((Orwell, George),) (1903-1950) 著 林东泰 译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在《1984(珍藏本)》里,奥威尔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泯灭亲情、爱情、人性的恐怖世界。书中描写了一个叫做“大洋国”的极权统治社会,在那里,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历史每天都在被伪造,所有不利于统治的历史记录都将被毁掉,记忆不再可靠,人们每天在仇恨中生活。人性也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虽然书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但是却让每一个经历或熟知该类历史事件的人看过《1984》后都会产生一种触目惊心的契合感。书中刻画的人类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豆瓣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英语文体家,被称为西方世界的良心、欧洲的鲁迅、“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和“天才的梦魇者”。奥威尔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190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少年时代。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中学。1921年远走缅甸,加入帝国警察部队,非常同情当时殖民地的人民,最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职。1927年回到欧洲,从事文学创作。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因重伤返回英国。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威尔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并在英国广播公司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困扰多年的肺病,年仅47岁。主要作品有《动物庄园》、《1984》、《绞刑》、《缅甸岁月》、《猎象记》、《巴黎伦敦落魄记》、《向卡特洛尼亚致敬》、《置身鱼腹》和《我为何写作》等。

奥威尔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疾病缠身,郁郁不得志。在西班牙内战与“二战”中的苦痛经历,使他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在他的作品中,《1984》与《动物庄园》影响最大。由他的名字衍生出的“奥威尔主义”、“奥威尔式”等词汇成为通用词汇而被广泛使用。“奥威尔风格”也成为一种生活、文学和语言的代名词。

目录:

第一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第二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第三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附录 《一九八四》:奥威尔的夺命之作 《一九八四》书名之谜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导航 卷期 状态 异地预借
A 昌平馆社科图书区(四层) C915920 I561.45/19a C915920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东区馆科技期刊阅览区(三层) C915919 I561.45/19a C915919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1434578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