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1 收藏:0

/刘鸿亮著

ISBN/ISSN:978-7-03-030980-8

价格:CNY75.00

出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06

载体形态:276页, [4]页图版 :图 ;26cm

丛编: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丛书

附注:北京科技大学“211工程”项目资助出版

简介:本书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研究鸦片战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武器─火炮, 比较中英铁炮的技术与性能差距, 此前的研究对史料挖掘不足, 特别是原始外文文献很少。本书从三方面研究中英铁炮的技术和性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中图分类号:TJ

责任者:刘鸿亮 著 郭盛 编著 周亚宁 编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炮不利”与英军“炮利”的问题,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火器史和海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中英火炮与鸦片战争》是国内首部研究鸦片战争时期中英火炮技术和性能优劣的学术专著,对中英火炮材质的金相进行了微观的实验与实证研究,发现英军火炮分类统一、膛壁薄、重量轻、各部位比例与设计思想相符、材质良好、制造与加工技术高、弹药质量优、点火装置先进,从而使之射程远、射速快、射击精度高、杀伤力大;清军火炮则与之相反。可以认为:清军火炮的劣势和作战方式的陈旧,是其防守失败的原因;英军火炮的优势和新作战方式的采用,是其侵略得逞的关键。
《中英火炮与鸦片战争》可供科技史,军事史、科技考古等领域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参考,同时可作为军事史、兵器史等专业教材使用;亦可供热心于军事火器学的青少年阅读。

豆瓣作者简介:

刘鸿亮,1970年生,河南登封人,科学技术史专业理学博士,在河南科技大学从事火器史与科技哲学教研工作,2008年起被聘为鸦片战争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清史研究》《社会科学》《清华学报》(中国台湾)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论文多次被《国务院参事室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全文复印或论点摘编。

目录:

目录
总序/柯俊 梅建军 / i
序言/王兆春 / iii
绪论 / 1
第一章 中外史料反映的中英火炮技术 / 5
第一节 中英火炮的形制、设计思想与分类 / 5
第二节 中英火炮的材质 / 43
第三节 中英火炮的制造技术 / 48
第四节 中英火炮的炮弹技术 / 77
第五节 中英火炮发射炮弹用火药的技术 / 101
第六节 中英火炮的射程 / 119
第七节 中英火炮的射速 / 136
第八节 中英火炮的机动性与射击精度 / 149
第二章 中国境内火炮调查反映的中英铁炮技术 / 174
第一节 中英铁炮的调查概况 / 174
第二节 中英铁炮种类的考察 / 176
第三节 中英铁炮的现存实物考察和实测结果 / 190
第四节 中英铁炮各部数据及与口内径比例的实测统计 / 199
第五节 中英铁炮制造技术的考察 / 208
第六节 中英火炮弹药及瞄准装置的考察 / 210
第三章 中英火炮的金相组织研究 / 217
第一节 中英火炮的金相组织列表 / 217
第二节 中英火炮金相统计及典型金相组织 / 227
第三节 中英火炮不同类型材质统计 / 235
第四章 中英火炮研究产生的思考与启示 / 238
第一节 影响中英火炮性能优劣的技术因素探讨 / 238
第二节 火炮性能优劣对鸦片战争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243
第三节 影响清军火炮技术和性能的社会因素分析 / 247
第四节 中英火炮技术和性能的优劣比较产生的启示 / 264
参考文献 / 270
后记 / 275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导航 卷期 状态
A 东区馆中文图书阅览区(二层) C913326 TJ/3 C913326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东区馆中文图书阅览区(二层) C913325 TJ/3 C913325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31853222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