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著
ISBN/ISSN:978-7-5097-2233-6
价格:CNY39.00
出版: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载体形态:336页 ;23cm
简介: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代价”谈“意义”。作为将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其耗费的“历史代价”进行比较,指出它是多种政治势力互相妥协的结果,无论是革命派还是立宪派,袁世凯还是清王朝权贵,都有自己的坚持和自己的让步,最后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清王朝消亡,共和国成立。“中国大革命”以最小的代价成就了中国近代史中重要的转折点,开启中华民族重建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对这个“和局”的再审视无疑对后人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其他题名:中国大革命
中图分类号:K257
责任者:马勇 著
豆瓣内容简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是现代民族国家重建的开始。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美利坚合众国,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是要以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中国。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法国大革命的剧本在演出,孙中山等先行者经过十几年艰辛奋斗,终于将“一个人的革命”演化成全民族觉醒,只是当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将,启用袁世凯职掌朝政,南北对峙一下子由满汉之间的种族冲突变成了汉人之间的对决。辛亥革命后半场放弃了法国大革命的老套,在经过短暂和谈后,南北握手言欢,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对于辛亥革命这个结果,见仁见智,许多人觉得这场革命在列强和资产阶级介入后变质,革命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其实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不仅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而且避免了一场内战一场血腥,这是中国智慧的最高体现,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胜,既合乎国际社会的期待,也合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豆瓣作者简介:
马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及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小引
第一章 革命改良二重唱
一个人的革命
革命与改良赛跑
革命暂时领先
立宪反超革命
第二章 构建现代政治文明
迈出宪政第一步
一个时代开始
重建中央与地方权力系统
以政治改革反制革命
构筑现代政治文明的根基
第三章 民主政治的春天
后威权时代:摄政王和他的嫂子
放虎归山:袁世凯归隐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30862067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