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 古代史编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
ISBN/ISSN:978-7-04-031548-6
价格:CNY22.30
出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载体形态:277页 ;23cm
简介:本书(上、下卷)为原国家教委规划组织编写,属“八五”国家级重点书,系吴于廑、齐世荣主编6卷本《世界史》的前两卷。它全面阐述人类起源至1500年的世界历史行程;注重史论结合,构筑新的编撰体系,力求展现已故著名学者吴于廑关于世界从分散走向一体的学术思想,对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有所加强,并将中国史纳入世界史体系。
其他题名:古代史编
中图分类号:K10 K12
责任者:吴于廑 主编 齐世荣 主编 刘宪 译 李瑞 译
豆瓣内容简介:
《世界史·古代史编》分上、下两卷,包括自远古有人类以来直至1500年左右的世界历史,把中国的历史也写入有关章节,以显示世界历史发展的完整性。上、下两卷的分界,则大致为公元1世纪开始直到5世纪、6世纪方始结束的横贯亚欧大陆东西的民族大迁徙运动。这一迁徙导致亚欧大陆南部文明地区政治格 局的巨大变化,有些地方则伴以社会形态的更迭——奴隶社会的终结和封建社会的开始,所以选择它作为上、下两册的分野。
世界古代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长达几百万年。在这几百万年的大部分时期内,人类只能使用粗笨的石器,过着采集与渔猎的生活,和严酷的大自然进行斗争,改造自然也改造人类本身,一点一点地积累着进步,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过渡。
从公元前8000年 - 前7000年起,在西亚、东亚和东南亚、美洲、非洲诸地,先后形成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并逐步向自然条件合适的地带扩展。在沙漠、半沙漠、草原地带,则形成游牧区域。亚欧大陆上由之渐分为北方的游牧区和南方的农耕区。这两大地区人群的交往、碰撞、冲突,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了不小的影响。
农耕的发展、金属工具的使用、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人类先进地区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产生了阶级,开始形成国家。最早的国家大都出现于亚、非、欧诸大河流域或海滨地区,且多为一种以城(防御设施)为中心的小国。经过相互攻伐、兼并,有的转为王国、帝国,有的衰落瓦解。古代史上各国家的组织结构多有不同,大小也不一样。有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大帝国,也有分裂割据、诸侯争雄的王国,还有共和制或寡头制的城市国家——城邦。各国的历史命运不同,发挥的作用也有差异。本书注意描述在古代史上起重要作用的国家、民族线索,对一些小国则有所删略,以免芜杂过甚,不便学生使用。
在本书所叙述的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但商品生产、商业也同时存在,在某些地区的某个时代,商业甚至达到相当的发展。不过细小的农耕生产仍是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这决定了古代国家之间的相对孤立闭塞、交往较少的局面。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加,交往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交往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征服与被征服,这种激烈的暴力的交往方式,会在短时期内改变政治地理面貌,有助于打破孤立闭塞的局面。但各国之间的商旅往来、文化的交流,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蒙古人在亚欧大陆的纵横驰骋,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诸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正是因为古代世界在孤立闭塞中仍存在着不绝的交往,所以我们看到当时重大的文化,如儒家文化、古典文化、印度文化都在不断向外扩散,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种宗教更形成世界性的宗教。本书在叙述时力图从纵向上讲清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脉络,也注意说明各民族、国家横向上的各种联系与交往,以显示这是一部世界史,而不是国别史的堆砌。
古代世界各国在原始公社瓦解后大都发展出奴隶制、封建制,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各国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具特点,有时差别甚大,存在时间也不一致。有的一个社会内有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又有多种身份不同的依附劳动者,难以确定以何者为主。根据目前历史学界的研究水平和认识水平,本书上、下卷的划分只能说明是世界上古、中古史的分界,而不是世界史上的奴隶制时代与封建制时代的分界。这样也许更符合历史的实际。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古代世界,这种不平衡尤为明显。总的来看,是亚洲的发展要比欧洲、非洲大陆以及孤悬海外的美洲迅速,有更高的经济水平和更光辉灿烂的文明。到了本编所述时代的末尾,生产力发展加速,人类交往日益频繁,海道渐通,世界逐渐向连成一体前进。这时的欧洲——特别是西欧的前进步伐开始加快,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公元前后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第一节 亚欧大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 第二节 亚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 第三节 欧洲民族大迁徙及其后果第二章 东亚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一节 唐代中国的高度文明 第二节 新罗统一后的朝鲜 第三节 日本 第四节 越南 第五节 儒学和佛教在东亚的传播第三章 南亚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笈多王朝时期的印度 第二节 戒日王朝的兴衰 第三节 封建制的发展和印度教的兴起 第四节 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第四章 阿拉伯帝国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产生 第二节 阿拉伯人的扩张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第三节 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第四节 阿拉伯帝国韵衰亡 第五节 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第五章 东欧封建诸国 第一节 查士丁尼时代的拜占廷 第二节 拜占廷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拜占廷文化 第四节 保加利亚 第五节 基辅罗斯第六章 西欧封建社会 第一节 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诺曼人在欧洲的活动 第三节 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封建西欧政治 第五节 西欧封建教会和封建文化第七章 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 第一节 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对外征服 第二节 蒙古帝国的分裂 第三节 蒙古帝国时期东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第八章 新兴伊斯兰教诸国 第一节 德里苏丹国时期的印度 第二节 北非的伊斯兰教诸国 第三节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第四节 伊斯兰教的发展和演变第九章 东欧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一节 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第二节 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第三节 波兰和捷克第十章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 第二节 阶级斗争的激化 第三节 英法王权的强化 第四节 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 第五节 西班牙国家的形成第十一章 中南非洲和美洲 第一节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第二节 美洲印第安文明第十二章 亚洲国家的新变化 海上贸易的发达 第一节 明代中国 第二节 朝鲜 第三节 日本 第四节 海上贸易的发达后记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32112404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