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33 收藏:0

The happiness of letting go /圣严法师著

ISBN/ISSN:978-7-5354-4063-1 精装

价格:CNY23.00

出版: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载体形态:[9], 203页 ;21cm

简介:为什么一个人可能得到一切却仍旧不幸福?因为幸福其实是来自自我的“放下”、烦恼的“消融”,而不是任何东西的“获得”。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附注:广大读者。

并列题名:happiness of letting go

中图分类号:B946.5

责任者:圣严法师 著 戴维斯 ((Davis, Martha)) 著 艾舍尔曼 ((Eshelman, Elizabeth Robbins)) 著 麦凯 ((McKay, Matthew)) 著 宋苏晨 译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圣严法师是马英九、林青霞、李连杰、罗大佑、张国立等众多名人的心灵导师,是“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是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本书是圣严法师最后的遗作。书中圣严法师教导我们的佛法是:日日有晴,清“五毒”戒情绪,放下即幸福。本书在台湾金石堂、诚品、博客来书店连续28周销售冠军。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繁体版序
第一章:佛法改变人生
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情绪从哪里来?
业力与潜意识
如何安心?
烦恼与习气
调和感性与理性
第二章:贪
什么是贪心?
为什么贪心?
转贪心为愿心
以布施对治贪念
名利只是暂时拥有
远离名位、权力的诱惑
广结善缘带来好人缘
凡事恰到好处最好
清贫与悭吝大不同
第三章:嗔
为什么要生气?
嗔是心中火
嗔心与慈心
逆境要忍,顺境也要忍
生气是慢性自杀
忍耐不是忍气吞声
第四章:痴
别颠倒看世界
烦恼与愚痴
跳出自己设的陷阱
危机就是转机
善用生命不懈怠
不为自己找借口
让生活重新上轨道
第五章:慢
是自信,还是自负?
心存谦恭,乐当配角
知惭愧才能更上进
不懂就说不懂
发现不足,包容别人
谦虚才有成长空间
惭愧不是自卑
以鼓励代替责备
脱掉虚有其表的外衣
如何消除虚荣心?
第六章:疑
该不该怀疑?
疑心与信心
用信来除疑
疑出柳暗花明
不要担心未来
怕也没有用
如何去除恐惧?
无有恐怖
自信度过每一天
附一: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谁 一能够安人必能安己
安身——在于生活的勤劳俭朴
安心——在于生活的少欲知足
安家——在于家庭中的相爱和相助
安业——在于身口意三类行为的清净和精进
附二:我为你祝福
从《心经》谈如何安定人心
从《普门品》谈如何自助助人
从《大悲咒》谈如何祈福有福
附三:佛教五毒:贪、嗔、痴、慢、疑
圣严法师生平简介

豆瓣作者简介:

圣严法师,1930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县。十三岁出家,曾于台湾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嗣后留学日本,1975年获得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法师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所长、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佛学学报及佛学研究年刊,为辅大、政大、文大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担任论文指导。又创办法鼓山国内外禅修、文教、慈善体系的人文社会大学、僧伽大学、僧团道场、七个基金会、中英文四种定期刊物。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著作近百种。
他是国际知名的禅师,教育家、学者、作家,特别重视戒行的提倡、禅修的实践、知见的厘清,且以精湛的佛学义理,配合健康浅易的修持方法,指导禅修。
他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主张以教育完成关怀的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的目的。

目录: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繁体版序第一章:佛法改变人生 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情绪从哪里来? 业力与潜意识 如何安心? 烦恼与习气 调和感性与理性第二章:贪 什么是贪心? 为什么贪心? 转贪心为愿心 以布施对治贪念 名利只是暂时拥有 远离名位、权力的诱惑 广结善缘带来好人缘 凡事恰到好处最好 清贫与悭吝大不同第三章:嗔 为什么要生气? 嗔是心中火 嗔心与慈心 逆境要忍,顺境也要忍 生气是慢性自杀 忍耐不是忍气吞声第四章:痴 别颠倒看世界 烦恼与愚痴 跳出自己设的陷阱 危机就是转机 善用生命不懈怠 不为自己找借口 让生活重新上轨道第五章:慢 是自信,还是自负? 心存谦恭,乐当配角 知惭愧才能更上进 不懂就说不懂 发现不足,包容别人 谦虚才有成长空间 惭愧不是自卑 以鼓励代替责备 脱掉虚有其表的外衣 如何消除虚荣心?第六章:疑 该不该怀疑? 疑心与信心 用信来除疑 疑出柳暗花明 不要担心未来 怕也没有用 如何去除恐惧? 无有恐怖 自信度过每一天附一: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谁 一能够安人必能安己 安身——在于生活的勤劳俭朴 安心——在于生活的少欲知足 安家——在于家庭中的相爱和相助 安业——在于身口意三类行为的清净和精进附二:我为你祝福 从《心经》谈如何安定人心 从《普门品》谈如何自助助人 从《大悲咒》谈如何祈福有福附三:佛教五毒:贪、嗔、痴、慢、疑圣严法师生平简介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导航 卷期 状态
A 昌平馆社科图书区(四层) C868993 B946.5/23 C868993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东区馆科技期刊阅览区(三层) C868992 B946.5/23 C868992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昌平馆101 C868991 B946.5/23 C868991 架位导航 库本剔旧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31948314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