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13 收藏:0

/傅伟勋著

ISBN/ISSN:7-301-10828-1

价格:CNY25.00

出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载体形态:[13], 201页 :图 ;25cm

丛编:生命之旅丛书

简介:本书除了从科际整合的宏观角度把“死亡学”连贯到精神医学、精神治疗、哲学、宗教学乃至一般科学,以便揭示“死亡学”研究的现代意义之外,更进一步从作者熟研半生的世界各大宗教传统,汲汲观照生死,观照生命的尊严与死亡的尊严,了脱生死的智慧,并以此探讨现代人的死亡问题及其精神超克,以及生死的终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R48 D922.29 F0-53

责任者:傅伟勋, (1933- ) 著 杨紫烜 主编 王全兴 撰稿 张士元 撰稿 曾东红 撰稿 曾江平 撰稿 斯蒂格利茨 ((Stiglitz, Joseph E.),) (1943-) 著 纪沫 译 严焱 译 邵明磊 译 韩晓亚 译 李鹏飞 译 宛圆渊 译 刘海燕 译 陈佳 译 李飞跃 译 陈工文 译 海荣 译 仝冰 译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除了从科际整合的宏观角度把“死亡学”连贯到精神医学、精神治疗、哲学、宗教学乃至一般科学(如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以便揭示“死亡学”研究的现代意义之外,更进一步从作者熟研半生的世界各大宗教传统,特别是耶、佛、儒、道诸家,汲汲观照生死,观照生命的尊严与死亡的尊严,了脱生死的智慧,并以此来探讨现代人的死亡问题及其精神超克,以及生死的终极意义。

豆瓣作者简介:

傅伟勋,生于1933年10月7日,台湾省新竹市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主攻现代欧洲伦理学研究)。曾在台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俄亥俄大学等哲学系任教,也曾担任美国费城州立天普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主持佛学与东亚思想博士班的研究工作。著有《西洋哲学史》、《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发展》、《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学佛学》、((中国哲学指导》(英文版)等中英文专著。于1996年11月去世。

目录:

序:一个不平凡的人,一本不平凡的书 杨国枢
自序: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傅伟勋
导读:生死大事 郑石岩
一 引论
1 现代人的死亡问题
2 美国的“死亡学”研究与“死亡教育”
3 我在美国学府的教学经验
二 死亡的尊严
1 自杀与安乐死的问题考察
2 末期患者的精神状态——库布勒·罗斯医师的“五阶段”模型
3 托尔斯泰小说名著《伊凡·伊里奇之死》的启蒙意义
4 黑泽明电影巨作《活下去》的生命启示
5 聂尔玲近作《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
三 世界宗教与死亡超克
1 生死问题与宗教探索
2 基督宗教
3 印度教
4 传统佛教
5 儒道二家的生死观
四 现代生死学建立课题
1 从临终精神医学到现代生死学——科际整合的一大课题
2 傅朗克“意义治疗学”的理论启示
3 “森田治疗法”——禅与精神治疗的结合
4 心性体认本位的现代生死学试探
五 结语——我与淋巴腺癌搏斗的生死体验
附录 记取来时路
潇洒走过死亡——傅伟勋专访
生死交关——透视死亡学——傅伟勋与作家平路对话
死亡的挑战,智慧的回应——劫后余生的再探索
从医疗到照顾,从绝望到解脱——《一起面对生死》读后有感
读傅伟勋教授生死体验的新著——《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未知死,焉知生?——读傅伟勋著《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有感
调整焦距看生死——评《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死得有品质
临别心苦,愿记来时路
附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导航 卷期 状态
A 昌平馆科技图书区(三层) C823403 R48/1 C823403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昌平馆科技图书区(三层) C823406 R48/1 C823406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昌平馆科技图书区(三层) C823405 R48/1 C823405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东区馆四层阅览区 C823404 R48/1 C823404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42971765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