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8 收藏:0

. 明清卷 /孙以楷主编 ;李霞著

ISBN/ISSN:7-01-004075-3

价格:CNY28.00

出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载体形态:508页 ;20cm

简介:本书作者运用文本研究和诠释、比较的方法, 从明清时期社会学术思潮的时代背景出发, 紧紧围绕明清哲学“三教合一”的特点, 展示了道家道教与明清“理学-心学-考据学”的哲学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B223

责任者:孙以楷 主编 李霞 著 王兆翔 编著 刘素琴 编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宋代思想学术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交融互动,三教合流成为时代趋势。本书紧紧抓住这一时代思想特征,在研读和考察典籍文本的基础上,阐释了道家思想自身的发展及其与儒学、佛学的关系。全书共分9章。作者首先在三教合一的文化背景中考察了道教由外丹术向内丹术的转变;然后重点剖析了道家思想在理学这一新儒学的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影响和作用,勾勒出濂、关、洛、闽、婺学等理学分支以及佛学,与道家思想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书是一部资料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术著作。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引论:道家道教与明清哲学
一、明清王朝的宗教政策与道教的世俗化倾向
二、道家道教与明清哲学
第一章 明代前期理学向心学的演变及儒佛道思想的交融
第一节 薛瑄对理学的改造及对心学的吸收
第二节 吴与弼的心学思想及其与儒、佛、道的关系
第三节 陈献章对儒、佛、道思想的融合及其心学思想的确立
第二章 明代中期儒佛道思想的进一步融合与王守仁良知主体哲学的建立
第一节 道禅思想的影响与王守仁主体意识的形成
第二节 王守仁的心本论及其对道家道本论的吸收
第三节 王守仁的良知认识论及其对儒道禅主体意识的融合
第四节 王守仁的良知道德论及其对儒、佛、道人性修养论的综合
第五节 王守仁的良知人格论及其对道禅人格论的吸收
第三章 王门后学与佛道
第一节 王学的分化与王门后学的形成
第二节 浙中王门与佛道
第三节 江右王门与佛道
第四节 南中王门和粤闽王门的三教关系论
第四章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与道家的批判精神
第一节 心学思潮向启蒙思潮的过渡
第二节 李贽、黄宗羲和方以智的启蒙思想及其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第五章 明清气学思潮及其对道家气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上以道家为代表的气学传统
第二节 罗钦顺的气本论及其与道家的关系
第三节 王廷相对道家宇宙观的批判改造及其气本论的建立
第四节 明代其他思想家的气深思想及其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第五节 清代诸子的气学思想及其与道家的关系
第六章 王夫之与道家
第一节 王夫之其人其书其学
第二节 王夫之的理气观及其与道家的关系
……
第七章 戴震对理学的批判及对理学之佛道本质的揭露
第八章 明代佛教中的三教合一思潮
第九章 明清道教
主要参考书目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导航 卷期 状态
A 书库(二层) C703698 B223/3 C703698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书库(二层) C703696 B223/3 C703696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书库(二层) C703697 B223/3 C703697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书库(二层) C703699 B223/3 C703699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昌平馆社科图书区(四层) C703702 B223/3 C703702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昌平馆社科图书区(四层) C703695 B223/3 C703695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47382207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