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1 收藏:0

/主编由嵘 ;撰稿人张学仁 ... [等]

ISBN/ISSN:7-301-01639-5

价格:CNY36.00

出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载体形态:442页 ;23cm

丛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附注: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图分类号:D909.1

科图分类号:34.9054

责任者:由嵘 主编 张学仁 撰稿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人类社会经历了由族群法到国家法的发展历程。在狩猎社会,人类为适应迁居不定的生活方式,族群的人数通常很少。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群共同体具有极强的内聚力,成员结为一体,荣辱与共,群聚而居,群猎而食。氏族社会的所有族群都自视甚高,惟我独尊。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是精选的民族,是人类的楷模。西印度群岛的加利比认为只有他们才是人。犹太人自称是“上帝的选民”。各族群在美化本族群的同时,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排外倾向。在氏族社会初民的眼里,外族是属于“异类”的蛮夷之邦,或者根本就不属于人类,认为其习俗是奇异的和不可思议的。于是,族群中的初民都极力嘲讽、贬低和丑化外族人,甚至必欲诛灭而后快。对于氏族社会的族群来说,一次屠杀外族的战争,无异于一次捕杀动物的狩猎活动。因为这种活动既有助于消灭竞争对手,又有助于夺取现成的生活资源:被诛灭族群的财产为其享用,人身成为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或充作供其使役的奴隶。对于擅自闯入本族领地的外族人,更是格杀勿论。这种自大与排外自然导致各族群之间仇杀无度,战争不断:猎人为争夺猎区而战,牧人为争夺牧场而战,耕者为争夺土地而战。一些战争可能有经济上的原因,但许多战争是出于对外族的敌视心理,或是为显示本族的优越。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人类历史上所存在的若干种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法制制度,较深入客观地探讨分析了这些法制制度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史料翔实,论述精当,简繁恰当,内容丰富,把握全面,反映了我国当前法制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其融知识性、理论性于一体的风格,更为其可读性平添秋色。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古代法律制度
第二编 中世纪法律制度
第三编(上) 民法法系的形成、其主要国家法律的历史发展与民法法系的基本特点
第三编(下) 民法法系主要国家法律的基本制度
第四编(上) 普通法法系的历史发展、主要渊源和特点
第四编(下) 普通法法系主要国家法律的基本制度
第五编 近现代伊斯兰法
第六编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法律制度
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导航 卷期 状态
A 昌平馆社科图书区(四层) C661268 D909.1/3 C661268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32517077位用户访问本系统